报告题目:基于雷达遥感的地质灾害与基础设施安全监测
报告人🛞:廖明生 教授
主持人𓀏:刘敏 教授
报告时间:2018年11月21日 13:30
报告地点🎡:闵行校区河口楼A304会议室
主办单位🕺: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报告摘要:
InSAR/D-InSAR技术是根据SAR的成像和干涉测量原理,利用雷达回波的相位信息来精确测量地表三维空间位置及其微小变化的一种新型对地观测手段4️⃣,InSAR/D-InSAR技术已在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冰川和环境监测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星载雷达系统的发展,时间序列InSAR大数据开始应用于大型基础设施安全诊断和地质环境变化监测。
本次报告将简要介绍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发展几个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展示在上海🎭、三峡库区和西部山区等实验区应用InSAR技术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大型基础设施健康诊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报告人简介: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雷达遥感方向学术带头人🧤,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主持完成了国家973、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和1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欧洲空间局🐒、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多个遥感计划的国际合作项目责任科学家。廖明生教授长期专注于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相关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发展,攻克了长时间序列InSAR的核心技术,取得了短时间序列PS-InSAR方法的重要突破,获取的形变检测结果的精度达到了毫米级的国际先进水平🥶。经过了不断完善和反复验证,相关成果已经应用于上海市地表沉降和基础设施安全监测👩🏿🚀,现正在武汉💆🏽♂️、太原等城市推广应用。经过二十多年来持之以恒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体系并在地质环境分析、地质灾害监测和基础设施安全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
近十几年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SCI收录论文3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2014年)、国土资源部科技奖(2012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年度)等➕🔪。